甘肃省加快“全域全季、惠民富民”的文旅强省建设步伐,今年上半年,文旅产业以超过30%的增速,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针对文旅产业经营主体多、新办业户多、发票诉求多等情况,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加强协同共治,推进以数治税,不断激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迸发活力。
新办企业呼声变助企哨声
依托伏羲文化,天水市着力打造独特文化地标。国庆假期,天水伏羲庙、天水市博物馆分别接待游客11万人次、9万多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34%和103%。
“这是今日新办企业注册登记情况,相关信息已推送至电子税务局,请税务部门查收处理。”在天水市“新办业户信息管理群”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员通过信息交互和动态提醒,共享新办企业税务登记情况。
伴随旅游市场火热,天水文旅类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新办业户大量增加。刚刚起步的各类文旅新办企业,不懂不会的问题很多,其中呼声高的是,既要办理工商登记,又要办理税务登记,这种跨部门的业务流程怎样才能避免多头跑路,节约办理时间?拿到营业执照后,如何快速在电子税务局登记公司信息、核定税种、核定发票票种,实现经营运转?为此,天水市税务局与当地文旅、市场监管、银行等部门协同联动,建立“新办业户信息管理群”,通过群内信息交互,形成“一厅联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服务新模式,方便新办企业一次性完成实名采集、税费种认定、发票票种核定等业务,让企业少跑路,早开业。
针对已经登记成功的企业,税务部门则通过快速与银行互联互通,帮助企业开立对公账户,签订税务三方协议。据悉,税务三方协议是一种电子缴税形式,旨在简化税款的缴纳过程,它允许企业在电子税务局中直接缴纳税款,避免了排队等待的麻烦。签订税务三方协议后,企业不仅可以提高税务处理的效率,还可以减少税务风险,确保税务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在协同共治机制助力下,天水文旅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天水市文旅及相关企业数量达1000多个,专门从事文创产品生产及销售的单位达到80多个。
游客自助开票更便捷
敦煌市常住人口18万,国庆假期却接待游客达90.79万人次。旅游高峰期开票量大、业务场景类型多、信息共享不畅等难题随之出现。敦煌市税务局从政策要求、业务流程、企业反馈等方面,积极落实税收征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游客在敦煌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景区,都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自助开票,高效、便捷、无纸化,为游客带来更优质的体验。”甘肃航天信息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倩说。
面对持续增长的运营规模和游客量,敦煌市税务局面向文旅企业辅导电子发票操作运用,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入户为企业解答问题,大幅提高了企业开票效率。同时,受益于电子发票无纸化、传递高效等优势,企业运营成本也大幅降低。
“智能化程度越高,企业财务处理自由度就越高。”敦煌市税务局干部王金勇告诉记者,在风险管理方面,该局利用大数据技术,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纳税人财务和税收数据的全方位、全流程、全智能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税务违法行为,提高税收征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切实降低发票涉税风险。
关城夜游规划变现实
今年7月起,嘉峪关关城全面开启夜游模式,推出全国首部原址实景长城文化沉浸式剧秀夜游项目。嘉峪关关城景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石峰说,《天下嘉峪关》关城夜游灯光秀从规划变为现实,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
“从项目开发到试运营,税务干部抢先一步为我们梳理好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并辅导申报。税费红利是否应享尽享,建设施工是否存在涉税风险,税务部门都为我们想到了。”石峰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会计和税法的收入确认原则存在差异,公司发生的劳务收入很容易导致收入确认滞后,但在税务干部的靠前服务下,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会被税务部门提前提醒告知,并辅导企业正确核算申报,使项目建设更有“安全感”。
嘉峪关市税务局干部赵旻玉说道:“这种靠前服务旨在为重点项目提供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的个性化税收服务,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涉税问题。”嘉峪关市税务局将青年才俊、业务标兵、公职律师等业务骨干调整到该服务团队,重点对接文化与旅游发展项目,通过“政策找人”“政策上门”,提供专业点对点、个性化贴心服务,帮助企业应享尽享税收优惠。
此外,针对景区特点和项目建设需求,嘉峪关市税务局以特色税费服务工作为依托,制定“一项一册”“领导包挂”工作机制,对企业开展实地走访并签订税收遵从服务协议、发放“项目管家”服务卡、征集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等服务。
“2023年,公司享受到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税款467.45万元,这些资金有力支持我们开展创意设计和项目建设。我们会不断挖掘长城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石峰告诉记者。